雷达技术如何重塑自动驾驶:毫米波雷达的“隐形革命”-展会新闻-2025中国(上海)国际雷达技术及设备展览会
距展会开幕还有

引言
当特斯拉Model 3在暴雨中精准避让行人,当Waymo无人车在夜间穿越复杂路况,背后离不开一项关键技术——毫米波雷达。作为自动驾驶感知系统的“三驾马车”之一(摄像头、激光雷达、毫米波雷达),毫米波雷达以其独特的优势,正在悄然推动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变革。

一、毫米波雷达:自动驾驶的“全天候卫士”

技术特性

  • 工作频段:24GHz、77GHz(主流)和79GHz(未来趋势),频段越高,带宽越大,分辨率越强。
  • 核心优势
    • 抗干扰能力强:不受光照、雨雪、雾霾影响,可穿透塑料、玻璃等非金属材料。
    • 测速精准:通过多普勒效应直接测量目标速度,误差小于0.1m/s。
    • 成本低廉:单价仅为激光雷达的1/10,适合大规模量产。

典型应用场景

  • 自适应巡航(ACC):根据前车距离自动调整车速。
  • 自动紧急制动(AEB):在摄像头失效时提供冗余保护。
  • 盲点监测(BSD):检测侧后方车辆,减少变道事故。

二、毫米波雷达的技术演进:从“看得见”到“看得懂”

  1. 第一代:机械扫描雷达
    通过旋转天线实现360度探测,但体积大、寿命短,仅用于早期ADAS系统。

  2. 第二代:相控阵雷达(PAR)
    通过电子方式控制天线波束方向,实现快速扫描(微秒级)与多目标跟踪。特斯拉Autopilot 2.5即采用相控阵设计。

  3. 第三代:4D成像雷达
    在传统距离、速度、角度信息基础上,增加“高度”维度,可识别立交桥、路牌等复杂场景。博世、大陆等供应商已推出量产方案,分辨率接近低线束激光雷达。

技术突破案例

  • TI的AWR2944芯片:集成射频、处理单元与天线,单芯片支持12发16收,成本降低50%。
  • Arbe的48T48R雷达:通过2304个虚拟通道实现0.5度角度分辨率,可探测200米外的小型障碍物。